close
2009/03/08【聯合晚報╱邵冰如】
把小孩當baby 不放心這不放心那
一大早7點剛過,上班族蔡媽媽肩上揹著名牌包,左手提著早餐,右手拎著一大袋兒子的泳裝、便當和美勞用具,陪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「小義」走進教室。她一邊把書包用品放妥,一邊整理兒子的課桌抽屜還碎碎念:「早餐趕快吃喲,吃完再去打掃,便當我給你拿去放蒸飯箱,你中午拿的時候要小心燙…」
小義面無表情地點頭,但不敢正眼看媽媽,因為他很怕媽媽又要多囉嗦什麼事。蔡媽媽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兒子:「你不舒服嗎?要不要媽帶你去保健室…」
小義已經12歲了,但在蔡媽媽眼裡仍是baby。她總是不放心兒子,怕他不好好吃飯、不用功唸書、不會交朋友、不會照顧自己…她好像一架直升機,無時無刻,盤旋在兒子頭上,注意兒子的一舉一動,隨時向下俯衝,奔到兒子身邊「幫忙」。
從小義上幼稚園的第一天起,蔡媽媽就要送兒子進教室。她說,因為「兒子不會整理東西啦!」書包、便當常亂放,還會被同學欺負,所以她要幫兒子整理,也要幫兒子和同學「做好關係」,確定沒問題了,她才能放心去上班。
不信任小孩!連功課都愛「幫忙」!
這幾年即使小義已是高年級,個子都快比媽媽高了,蔡媽媽還是成天擔心兒子這個不行、那個不會,她一定得「幫忙」。前陣子,小義要寫一篇寒假作業的閱讀心得報告,他本來想寫最愛的吸血鬼故事,但蔡媽媽發現後立刻大喊:「不行不行,這種書沒營養,你寫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吧,這本很勵志又暢銷,寫這本,分數才會高…」
蔡媽媽說,她做一切都是為小義好,因為兒子如果沒有她幫忙,一定會常常出狀況。比方說,兒子的老師有時為全班學生辦活動,不論郊遊、野餐、烤肉或是火鍋,她會先幫兒子所屬的小組採買好食材,還一定隨隊做義工家長,全程為兒子和他的同學烤肉、煮火鍋。
她更自豪地說:「這些事,小孩怎麼行呢?他們不是烤不熟,就是亂煮一通,菜也洗不乾淨,當然要我出面啊…」
上回小義學校辦運動會,兒子班上派出16個學生參加大隊接力,大家事前天天練習,只希望比賽那天可以拿到好成績。結果,運動會那天,蔡媽媽帶了一大桶的飲料,緊跟在兒子身邊。當六年級的大隊接力一開始,全場忙著加油時,蔡媽媽竟衝進操場內圈,瘋狂地陪著跑道上的小義一路跑,還一路大喊「加油!加油!追上去,追上去…」不管司令台的司儀不斷勸退:「操場上的家長請讓開,以免影響選手…」
孩子變內向…「反正媽會解決一切」
最後,小義班上拿到倒數第三名,班上幾個男生鐵青著一張臉,死瞪著他。一向沈默內向的小義,頭垂得更低了。這麼多年來,他曾經跟媽媽說:「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?」但媽媽總是大手一揮:「你不行啦!我這是為你好…」同學在背後嘲笑他、罵他媽媽「雞婆」、「可怕」、「煩死人」,他雖知道,但也不敢說什麼。
於是,他只能變得愈來愈安靜、內向和退縮,不論是媽媽的干預、同學的攻擊,他早已不會抵抗,只習慣默默低著頭,有時甚至安慰自己:「沒關係,反正有媽媽會解決一切…」
小檔案》直升機父母【聯合晚報╱本報訊】
直升機父母(helicopter parents)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。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,因為不放心,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,有時甚至過度干預,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,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。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,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。
把小孩當baby 不放心這不放心那
一大早7點剛過,上班族蔡媽媽肩上揹著名牌包,左手提著早餐,右手拎著一大袋兒子的泳裝、便當和美勞用具,陪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「小義」走進教室。她一邊把書包用品放妥,一邊整理兒子的課桌抽屜還碎碎念:「早餐趕快吃喲,吃完再去打掃,便當我給你拿去放蒸飯箱,你中午拿的時候要小心燙…」
小義面無表情地點頭,但不敢正眼看媽媽,因為他很怕媽媽又要多囉嗦什麼事。蔡媽媽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兒子:「你不舒服嗎?要不要媽帶你去保健室…」
小義已經12歲了,但在蔡媽媽眼裡仍是baby。她總是不放心兒子,怕他不好好吃飯、不用功唸書、不會交朋友、不會照顧自己…她好像一架直升機,無時無刻,盤旋在兒子頭上,注意兒子的一舉一動,隨時向下俯衝,奔到兒子身邊「幫忙」。
從小義上幼稚園的第一天起,蔡媽媽就要送兒子進教室。她說,因為「兒子不會整理東西啦!」書包、便當常亂放,還會被同學欺負,所以她要幫兒子整理,也要幫兒子和同學「做好關係」,確定沒問題了,她才能放心去上班。
不信任小孩!連功課都愛「幫忙」!
這幾年即使小義已是高年級,個子都快比媽媽高了,蔡媽媽還是成天擔心兒子這個不行、那個不會,她一定得「幫忙」。前陣子,小義要寫一篇寒假作業的閱讀心得報告,他本來想寫最愛的吸血鬼故事,但蔡媽媽發現後立刻大喊:「不行不行,這種書沒營養,你寫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吧,這本很勵志又暢銷,寫這本,分數才會高…」
蔡媽媽說,她做一切都是為小義好,因為兒子如果沒有她幫忙,一定會常常出狀況。比方說,兒子的老師有時為全班學生辦活動,不論郊遊、野餐、烤肉或是火鍋,她會先幫兒子所屬的小組採買好食材,還一定隨隊做義工家長,全程為兒子和他的同學烤肉、煮火鍋。
她更自豪地說:「這些事,小孩怎麼行呢?他們不是烤不熟,就是亂煮一通,菜也洗不乾淨,當然要我出面啊…」
上回小義學校辦運動會,兒子班上派出16個學生參加大隊接力,大家事前天天練習,只希望比賽那天可以拿到好成績。結果,運動會那天,蔡媽媽帶了一大桶的飲料,緊跟在兒子身邊。當六年級的大隊接力一開始,全場忙著加油時,蔡媽媽竟衝進操場內圈,瘋狂地陪著跑道上的小義一路跑,還一路大喊「加油!加油!追上去,追上去…」不管司令台的司儀不斷勸退:「操場上的家長請讓開,以免影響選手…」
孩子變內向…「反正媽會解決一切」
最後,小義班上拿到倒數第三名,班上幾個男生鐵青著一張臉,死瞪著他。一向沈默內向的小義,頭垂得更低了。這麼多年來,他曾經跟媽媽說:「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?」但媽媽總是大手一揮:「你不行啦!我這是為你好…」同學在背後嘲笑他、罵他媽媽「雞婆」、「可怕」、「煩死人」,他雖知道,但也不敢說什麼。
於是,他只能變得愈來愈安靜、內向和退縮,不論是媽媽的干預、同學的攻擊,他早已不會抵抗,只習慣默默低著頭,有時甚至安慰自己:「沒關係,反正有媽媽會解決一切…」
小檔案》直升機父母【聯合晚報╱本報訊】
直升機父母(helicopter parents)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。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,因為不放心,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,有時甚至過度干預,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,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。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,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。
全站熱搜